全部產(chǎn)品分類
- 產(chǎn)品描述
-
- 黑枸杞子
- 商品編號: 358
- 1別名
中文名:黑枸杞
拉丁學名:Lycium ruthenicum Murr
別名:
甘枸杞,黑果枸杞。
- 2概述
黑果枸杞,茄科、枸杞屬多棘刺灌木,多分枝;分枝斜升或橫臥于地面,白色或灰白色,堅硬,常成之字形曲折,有不規(guī)則的縱條紋,小枝頂端漸尖成棘刺狀,節(jié)間短縮,漿果球形,皮薄,皮熟后紫黑色,果實里面含豐富的紫紅色素,極易溶于水,屬天然的水溶性花色甙黃酮類。藏醫(yī)用于治療心熱病、心臟病、降低膽固醇、興奮大腦神經(jīng)、增強免疫功能、防治癌癥、抗衰老、美容養(yǎng)顏、月經(jīng)不調(diào)、停經(jīng)等且藥效顯著。民間作滋補強壯補腎,降壓藥用。被收載于《維吾爾藥志》,《四部醫(yī)典》,《晶珠本草》等藏藥經(jīng)典著作中。
- 3產(chǎn)地分布
在中國甘肅酒泉、青海東部、新疆中部、內(nèi)蒙古西部、寧夏和西藏等地皆有零星分布。它生長在人類無法生存的荒山野嶺、河床沙灘,擁有著極強的生命力。但隨著人類對大自然的開發(fā),黑果枸杞的生存空間愈來愈少,造就了黑果枸杞這一珍稀珍貴的原生態(tài)高檔滋補佳品。
朝鮮,日本,歐洲,俄羅斯西伯利亞地區(qū),前蘇聯(lián)高加索,前蘇聯(lián)中亞地區(qū),伊朗。
- 4形態(tài)特征
多棘刺灌木,高20-50 (-150)厘米,多分枝;分枝斜升或橫臥于地面,白色或灰白色,堅硬,常成之字形曲折,有不規(guī)則的縱條紋,小枝頂端漸尖成棘刺狀,節(jié)間短縮,每節(jié)有長0.3-1.5厘米的短棘刺;短枝位于棘刺兩側,在幼枝上不明顯,在老枝上則成瘤狀,生有簇生葉或花、葉同時簇生,更老的枝則短枝成不生葉的瘤狀凸起。葉2-6枚簇生于短枝上,在幼枝上則單葉互生,肥厚肉質(zhì),近無柄,條形、條狀披針形或條狀倒披針形,有時成狹披針形,頂端鈍圓,基部漸狹,兩側有時稍向下卷,中脈不明顯,長0.5-3厘米,寬2-7毫米。花1-2朵生于短枝上;花梗細瘦,長0.5-1厘米。花萼狹鐘狀,長4-5毫米,果時稍膨大成半球狀,包圍于果實中下部,不規(guī)則2-4淺裂,裂片膜質(zhì),邊緣有稀疏緣毛;花冠漏斗狀,淺紫色,長約1.2厘米,筒部向檐部稍擴大,5淺裂,裂片矩圓狀卵形,長約為筒部的1/2-1/3,無緣毛,耳片不明顯;雄蕊稍伸出花冠,著生于花冠筒中部,花絲離基部稍上處有疏絨毛,同樣在花冠內(nèi)壁等高處亦有稀疏絨毛;花柱與雄蕊近等長。漿果紫黑色,球狀,有時頂端稍凹陷,直徑4-9毫米。種子腎形,褐色,長1.5毫米,寬2毫米。花果期5-10月。
- 5生態(tài)環(huán)境
黑果枸杞分布于高山沙林、鹽化沙地、河湖沿岸、干河床、荒漠河岸林中,為我國西部特有的沙漠藥用植物品種。野生的黑果枸杞適應性很強, 能忍耐38.5攝氏度高溫, 耐寒性亦很強, 在- 25.6 攝氏度下無凍害, 耐干旱, 在荒漠地仍能生長。是喜光樹種, 全光照下發(fā)育健壯, 在庇蔭下生長細弱,花果極少。對土壤要求不嚴,耐鹽堿,耐干旱。
- 6生物學特性
耐干旱,常生于鹽堿土荒地、沙地或路旁。
- 7生長習性
- 8生長周期
- 9采收加工
- 10儲藏養(yǎng)護
- 11形狀規(guī)格
黑枸杞呈深黑色,干果易碎,內(nèi)含5-12粒果籽,像辣椒籽,黑枸杞泡水顏色很深,含糖量低,水微微甜,甚至感覺不到甜,如果干果泡水甜味甚重,則該黑枸杞經(jīng)過冰糖水處理過,這種黑枸杞外表顏色特別艷麗;白刺果呈暗紅色,沒有果柄,果實成熟果柄自動脫落,獨核(其最大特點),用手捏很硬,白刺果泡水顏色很淡,含糖量較高,口感偏甜。
- 12性味功能
野生黑枸杞味甘、性平,富含蛋白質(zhì)、脂肪、糖類、游離氨基酸、有機酸、礦物質(zhì)、微量元素、生物堿、維生素C、B1、B2、鈣、鎂、銅、鋅、錳、鐵、鉛、鎳、鎘、鈷、鉻、鉀、鈉等各種營養(yǎng)成分。經(jīng)科學檢測,其鈣、鐵、尼克酸含量分別為紅果枸杞的2.3、4.6、16.7倍,尤其是原花青素(OPC)超過藍莓(黑果枸杞含OPC3690mg/100g;藍莓含OPC330~3380mg/100g)。這是迄今為止發(fā)現(xiàn)OPC含量最高的天然野生果實,也是最有效的天然抗氧化劑,其功效是VC的20倍、VE的50倍,其維生素、礦物質(zhì)等營養(yǎng)成分含量也很豐富,尤其含具有清除自由基、抗氧化功能的天然的花色甙素,藥用,保健價值遠遠高于普通紅枸杞,被譽為“軟黃金”。
- 13真?zhèn)舞b別
- 14種植技術
種植方法:
(1)采種、種實調(diào)制及種子貯藏黑果枸杞采種期為7月至11月,當果實由綠變紫黑色時就要及時采摘,并隨即登記,運往指定地點。采種后將種子采取紗布包裹水洗脫粒法,后再用細籮濾洗。干燥采用涼干或早晚太陽曬干,忌曝曬。凈種采用人工凈種法。種子調(diào)制后用纖維袋于干燥、通氣處貯藏。
(2)種子質(zhì)量的測定種子質(zhì)量除了調(diào)查種子來源是否優(yōu)良以外,還要檢驗種子的凈度、千粒質(zhì)量、發(fā)芽率、生活力、優(yōu)良度、含水量和重量等。最主要的是要檢驗測定種子的發(fā)芽率。其方法采用試驗室樣品發(fā)芽法測定。種子優(yōu)良度根據(jù)種子外觀和內(nèi)部解剖狀況判斷種子優(yōu)劣程度。
(3)繁殖方法用種子繁殖為主, 也可用扦插和根蘗繁殖。
(4)根蘗苗繁殖在春季挖取母株周圍的根蘗苗,歸圃培育。
田間管理:
中耕除草:種子出苗后要進行松土除草,1年內(nèi)4~6次,結合灌水進行松土除草。
灌水:根據(jù)土壤濕度情況適時灌水,一般1年內(nèi)4~6次。
間苗:6月間當苗高3~5cm時,間疏弱苗和過密苗。7月中旬左右進行定苗,留苗株距10~15cm,留優(yōu)去劣, 去弱留強。
追肥:結合灌水于6月中下旬追施速效氮肥1~2次,7月中下旬再追肥1次。
病蟲防治:蟲害有蚜蟲、枸杞負泥蟲、枸杞白粉病、煤煙病等,可用40%氧化樂果、0.1%藥液和多菌靈0.1%藥液等藥劑噴霧防治。
繁殖方式:
扦插繁殖:扦插苗結果早,能保持母本的優(yōu)良性狀。一般多在樹液停止流動后,萌芽前,選取優(yōu)良單株上1 年生徒長枝或粗壯、芽子飽滿的枝條,剪成18~20cm長插條,按株行距20cm-50cm,將插條斜插入整好的畦中2/3深度,然后壓緊、踏實、澆水,經(jīng)常保持土壤濕潤,成活率在85%~90%。
種子繁殖:播前把貯備的種子用40攝氏度溫水浸種24h以提高發(fā)芽率,一般發(fā)芽率在90%左右。播種期在3月下旬至4月中旬。條播按行距30cm開溝,溝深0.5~1cm,種子摻些細沙混勻,均勻播入溝內(nèi),稍覆細沙,輕鎮(zhèn)壓后澆水,保持土壤濕潤,每隔1~2d小水淺灌1次,溫度在17~21攝氏度時,5~7d出苗。播種量1~1.5kg/m2,產(chǎn)苗4 萬~ 5萬株/m2。若無澆水條件或水源不足時,播后稍覆細沙及土,然后用塑料地膜覆蓋,在再地膜上面全面覆土1.5~2cm,以透不進陽光為宜,每天觀察,待種芽透地皮時選陰雨天氣全部揭去地膜。這樣,可有效保存土壤水分,避免地膜提溫而造成的水分蒸發(fā)、土壤干涸。從而解決播種深而窩芽、播種淺而燒芽的矛盾。這種在具體育苗生產(chǎn)中總結出來的方法,在臺塬等水源不足的地方對于細小種子品種育苗,是非常
關鍵詞:- 黑枸杞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