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產品分類
- 產品描述
-
- 商品名稱: 蒺藜
- 商品編號: 272
- 1別名
中文名:蒺藜
英文名:Puncturevine Caltrop Fruit
別名:
茨、蒺藜、刺蒺藜、蒺藜子、旁通、屈人、止行、豺羽、升推、即藜、蒺藜子、社蒺藜、土蒺藜、蒺藜、旱草、三角蒺藜、三角刺、八角刺、蒺骨子、野菱角、地菱、硬蒺黎、蒺黎蓇葖
- 2概述
五呆柬合蒺藜, 排列菱形偶分離,
分果斧形許多刺, 散風平肝又解郁。
- 3產地分布
蒺藜主產于河南、河北、山東、安徽、江蘇、四川、陜西、內蒙赤峰等地。大花蒺藜產于云南。
- 4形態特征
1、蒺藜,一年生草本。莖通常由基部分枝,平臥地面,具棱條,長可達1m左右;全株被絹絲狀柔毛。托葉披針形,形小而尖,長約3mm;葉為偶數羽狀復葉,對生,一長一短;長葉長3-5cm;寬l.5-2cm,通常具6-8對小葉;短葉長1-2cm,具3-5對小葉;小葉對生,長圓形,長4-15mm,先端尖或鈍,表面無毛或僅沿中脈有絲狀毛,背面被以白色伏生的絲狀毛。花淡黃色,小型,整齊,單生于短葉的葉腋;花梗長4-10mm,有時達20mm;萼5,卵狀披針形,漸尖,長約4mm,背面有毛,宿存;花瓣5,倒卵形,先端略呈截形,與萼片互生;雄蕊10,著生與花盤基部,基部有鱗片狀腺體。子房5心皮。果實為離果,五角形或球形,由5個呈星狀排列的果瓣組成,每個果瓣具長短棘刺各1對,背面有短硬毛及瘤狀突起?;ㄆ?-8月,果期6-9月。
2、大花蒺藜多年生草本。枝匍匐或上升,密被柔毛。葉對生,長2.5-4.5cm,有小葉4-7對;小葉近無柄或具短柄,紙質,長圓形或倒卵狀長圓形,先端近圓形而急尖,基部偏斜;托葉對生,披針形或近鐮刀狀,長約6mm。花大,單生葉腋,直徑約3cm,花梗約與葉等長;萼片披針形,長約8mm,外面被長柔毛;花瓣倒卵狀長圓形,長約20mm;子房被淡黃色硬毛,花柱粗壯,長約2mm,柱頭裂片小。分果片長8-12mm,有小瘤體和銳刺2-4條。花期5月。
- 5生態環境
- 6生物學特性
- 7生長習性
- 8生長周期
一年生
- 9采收加工
8-9月果實由綠色變成黃白色,大部分已成熟時,割取全株,曬幾天,脫粒,再曬干。
炮制:
蒺藜取原藥除去雜質。
炒蒺藜取凈蒺藜置鍋內,用文火炒至微黃色取出晾涼,然后把石磨心墊上1-2個銅元,將蒺藜磨去硬刺,篩凈刺屑,揀去柄梗雜質。
鹽蒺藜取去刺的蒺藜,用鹽水(每蒺藜100公斤,用鹽3公斤,加適量開水溶化澄清)拌勻,悶透,置鍋內用文火炒至微黃色,取出曬干。
- 10儲藏養護
- 11形狀規格
1、蒺藜復果多由5分果瓣組成,放射狀排列呈五棱狀球形,直徑7-12mm。商品常裂為單一的分果瓣,斧狀三角形,長3-6mm,淡黃綠色,背面隆起,有縱棱及多數小刺,并有對稱的長刺和短刺各1對,成八字形分開,兩側面粗糙,有網紋,灰白色;果皮堅硬,木質,內含種子3-4粒。種子卵圓形,稍扁,有油性。氣微,味苦。
2、大花蒺藜分果瓣背部只有1對強大針刺;分果含種子4-6粒。以果粒均勻、飽滿堅實、色灰白者為佳。
- 12性味功能
性味功效:
苦,辛,平,入肝經。具有平肝解郁,祛風明目功效。用于肝陽眩暈頭痛,肝郁脅痛,風熱頭痛,目赤腫痛,皮膚瘙癢等癥。
主要化學成分:
果實含刺蒺藜甙(tribuloside)即銀椴甙(tiliroside),山柰酚(kaempferol),山柰酚-3-葡萄糖甙(kaemopferol-3-glucoside),山柰酚-3-蕓香糖甙(kaempferol-3-rutinoside),槲皮素(quercetin),維生素C,還含薯蕷皂甙元(diosgenin)。種子含痕量哈爾滿(harman),種子油中的主要脂肪酸有棕櫚酸(palmitic acid),硬脂酸(stearic acid),油酸(oleic acid),亞油酸(linoleic acid)及亞麻酸(linolenic acid)等。
- 13真偽鑒別
粉末特征:蒺黎灰黃色或黃綠色。
1、內果皮石細胞橢圓形、類三角形、長條形或不規則形,直徑15-43μm,長約至118μm,壁厚4-15μm,有的紋孔較密,壁厚者胞腔不明顯。
2、內果皮纖維常上下數層縱橫交錯排列;纖維長短不一,直徑4-27μm,壁厚,木化。
3、中果皮薄壁細胞含草酸鈣方晶。
4、種皮細胞表面現類多角形,垂周壁連珠狀增厚,內平周壁具條狀增厚,木化;斷面現類方形,垂周壁條狀增厚,向內向外約至細胞的1/2。另可見內胚乳細胞及導管。
理化鑒別:
(1)取本品粉末5g,加水20ml,水浴鍋上加熱15min,濾過。取濾液5ml,置具塞試管中,強烈振搖后,放置15min,泡沫無明顯消失。(檢查皂甙)
(2)取本品粉末5g,加70%乙醇20ml,浸泡3h,濾過。取濾液5ml,置蒸發皿中蒸干,殘渣加少量醋酐溶解,再加濃硫酸數滴,呈紅紫色。(檢查皂甙)
應用鑒別:
1、刺蒺藜,平肝散風,用于頭痛眩暈等;炒蒺藜長于活血祛風,用于目赤腫痛;鹽蒺藜即可平肝解郁,又補腎明目,用于高血壓病頭目眩暈。
2、刺蒺藜與沙苑蒺藜:沙苑蒺藜甘溫,善于補腎滋陰治下;刺蒺藜苦寒,長于清瀉肝火以治上。
- 14種植技術
栽培技術:
種子繁殖。因果殼堅硬,在播種前要碾磨果實,使果瓣分離,再磨去果刺,進行播種。作高畦,按行株距50cm×40cm開穴,穴深10cm,每穴播種子5-6顆,覆土,稍加鎮壓。
田間管理:
幼苗高6-8cm時間苗,除去密苗和弱苗,遇缺株補苗,并及時松土除草。5月開花前施氮肥1次,以人糞尿為主,增施過磷酸鈣。要經常清理墑溝,以免田間積水。若久旱需及時灌溉。
- 15供需情況
蒺藜提取物,有自然提升睪酮,增長力量,提高整體競技狀態,無毒副作用,蒺藜皂甙在運動界正成為熱門話題,其受歡迎的程度也與日劇增。是什么樣的魔力吸引了這么多人的注意力呢?因為它能自然提高運動員的血睪酮,其中又不含任何興奮劑成分。經研究證明,服用蒺藜皂甙一個星期,血睪酮水平可以提高40%或者更多。蒺藜皂甙是非荷爾蒙營養補劑,因為這種草本植物中不含三種主要的荷爾蒙(雌激素、孕酮和睪酮)中的任何一種。
- 16藥典標準
關鍵詞:- 蒺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