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產品分類
- 產品描述
-
- 商品名稱: 木瓜
- 商品編號: 287
- 1別名
楙、木瓜實、鐵腳梨等。
- 2概述
木瓜為我國傳統常用中藥材,有2000多年應用歷史。
本品來源于薔薇科植物貼梗海棠[Chaenomeles speciosa (Sweet)Nakai]的干燥近成熟果實,為《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1990年版收載。習稱"皺皮木瓜"。
木瓜始載于魏晉時期《名醫別錄》,列為中品,云:"木瓜實,味酸溫,無毒,主濕痹、邪氣、霍亂、大吐下、轉筋不止,其枝亦可煮用。"此后歷代本草均有收載。明代《本草綱目》列為果部,引蘇頌語:"木瓜處處有之,而宣城者佳"。"其木狀如柰;春末開花,深紅色;其實大者如瓜,小者如拳。"即今日之皺皮木瓜無疑。宋代(公元420年)宣木瓜就已作為貢品供給朝庭皇族享用,并歷代沿襲。至明代嘉慶年間據寧國府志記載:"宣城縣歲貢木瓜上等一千個,中等五百個,下等二百個,又干瓜十斤,俱拜禮部。"并指定要在霜降后一日內摘取的。木瓜的栽培在我國也有悠久的歷史。后魏賈思勰在《齊民要術》校釋中載:"木瓜,種子及栽皆得,壓枝亦生。栽種與桃李同。"
- 3產地分布
貼梗海棠主要分布于湖北、安徽、浙江、四川、湖南、福建、陜西、山東、貴州、云南。主產于安徽宣城、寧國;湖北長陽、五峰、巴東、鶴峰;浙江淳安、開化;湖南桑植;貴州赤子、習水;四川江津、綦江。以安徽"宣木瓜"、湖北"資丘木瓜"、浙江"淳木瓜"品質最佳。
地方習用品:木瓜(商品稱光皮木瓜)主要分布于陜西、山東、安徽、江蘇、浙江、湖北、江西、廣西,福建、廣東、貴州、四川亦有分布;毛葉木瓜及西藏木瓜分布于我國西南及西北地區。
- 4形態特征
落葉灌木,高2-3米,枝條密生,直立展開,有刺;小枝圓柱形,紫褐色或棕褐色,有疏生淺褐色皮孔。單葉互生,葉片卵圓形或橢圓形。先端銳尖、基部楔形,邊緣有銳鋸齒,無毛,托葉大、革質,腎形或半圓形。花先葉開放,3-5朵簇生于二年生老枝上;花梗短粗,長約0.3厘米或近于無柄;萼筒鐘狀,花瓣倒卵形或近圓形,基部延伸成短爪,猩紅色,淡紅色或白色;雄蕊45-60,長約花瓣之半;花柱5,基部合生,約與雄蕊等長。果實橢圓形或卵圓形,黃色或黃綠色,有稀疏不明顯的斑點;果梗短或近于無梗,種子多數,卵形,褐色。
- 5生態環境
- 木瓜生長于氣候溫暖、潮濕的山區,多見于陽坡。植被為針葉林、竹林、灌木林等。
- 6生物學特性
- 木瓜喜氣候溫和、陽光充足的環境。溫度低于0℃時停止生長,0℃以上時生長隨溫度的增高而加快,當溫度在20-32℃時,生長最快,如溫度再增高,呼吸作用加強,光合作用減弱,生長趨于停止。在外界條件適宜的情況下,木瓜實生苗3-5年開始座果,5年后進入結果旺期,15-20年逐漸衰退。花期2-5月,果熟期9-10月。
- 7生長習性
- 木瓜喜氣候溫和、陽光充足的環境。
- 8生長周期
- 為落葉灌木,一般定植3-5年后開始座果。
- 9采收加工
1、采收 一般定植3-5年后開始座果。采收期6-8月,當果皮呈青黃色稍帶紫色時即可采摘。采摘過早水分多,味淡;過晚果實松泡,品質較差。留作種用的果實可以略遲,待成熟后再采摘。
2、加工 將采摘的鮮果縱剖成兩半,放入沸水中浸燙5分鐘左右或放入蒸籠中蒸10分鐘,取出,曬干或炕干后即可收藏。鮮干果折干率一般為6:1。
- 10儲藏養護
木瓜一般用麻袋包裝,每件50公斤左右。貯于陰涼干燥處,溫度30℃以下,相對濕度70-75%。商品安全水分10-15%。
本品含鞣質、有機酸等,易蟲蛀,受潮生霉,貯存期過久或吸潮后,顏色變深影響質量。危害的倉蟲有煙草甲、藥材甲、鋸谷盜、印度谷螟、一點谷蛾等,多從果肉處侵噬,潛匿于中心部位蛀蝕,表面常附蛀屑、分泌物等。
儲藏期間,應保持環境干燥、整潔;高溫高濕季節,可使用生石灰、無水氯化鈣等吸潮劑或吸濕機,降低倉庫濕度。有條件的地方,可進行密封抽氧充氮養護。蟲情嚴重時,用磷化鋁、溴甲烷等藥物熏殺。
- 11形狀規格
藥材性狀:
皺皮木瓜多呈縱剖對半的長圓形,長4-8厘米,寬2-4厘米,厚1-2.5厘米;外表面紫紅色或紅棕色,有不規則的深皺紋;剖面邊緣向內卷曲,果實紅棕色,中心部分凹陷,棕黃色;種子扁長三角形,多脫落,脫落處平滑光亮。質堅硬,氣微清香,味酸。以果實均勻,皮皺色紫紅,體實肉厚,內心較小者為佳。
光皮木瓜:呈對半縱剖長卵形,長5-10厘米,寬2.5-5.5厘米,厚2-3.5厘米;外表面紅棕色,平滑或稍粗糙;剖面平坦,果實顆粒形;種子多數、密集,呈扁平三角形。質堅硬沉重。氣微,味微酸澀,嚼之有沙粒感。
規格標準:
國家醫藥管理局、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制訂的藥材商品規格標準,木瓜不分等級。
木瓜商品規格標準
皺皮木瓜 統貨 干貨。縱部成半圓形。表面紫紅色或棕紅色,皺縮。切面邊緣向內卷曲,中心凹陷,紫褐色或淡棕色,有種子脫落。質堅硬,肉厚。味酸而澀。無光皮、焦枯、雜質、蟲蛀、霉變。
- 12性味功能
木瓜性溫、味酸。歸肝、脾經。具有平肝舒筋,和胃化濕等功能。用于濕痹拘攣,腰膝關節酸重痛,吐瀉轉筋,腳氣水腫等癥。
主要成分:
還原糖、蔗糖、蘋果酸、鞣質及抗壞血酸、枸櫞酸、酒石酸、氨基酸、黃酮類物質和皂甙等。此外,皺皮木瓜鮮果含過氧化氫酶、過氧化物酶、酚氧化酶、氧化酶。
主要藥理作用:
木瓜汁、木瓜煎劑、木瓜注射液,對痢疾桿菌、肺炎雙球菌、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木瓜水溶液對小白鼠艾氏腹水癌有明顯抑制作用,對小鼠蛋清關節炎有明顯抑制作用。在肝損傷病理模型中,給大鼠皮下注射木瓜混懸液,有減輕肝細胞壞死和肝細胞脂變防止肝細胞腫脹、氣球樣變,促進肝細胞修復,并能顯著降低谷丙轉氨酶。
- 13真偽鑒別
- 混淆品種:木瓜商品中發現有用同科植物 [Docynia delavayi(Franch.)Schneid.]的果實縱剖兩半曬干后充作木瓜藥用,其果實形似皺皮木瓜而小,果梗基部有黃色絨毛,種子較扁小而窄,味酸澀,微甜。
- 14種植技術
種植技術:
(一)選地整地
木瓜適應性強,對土壤要求不嚴。以選擇溫暖、背風、向陽,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坡地栽培為宜。
苗床:翻地深約30厘米,施足底肥,整平耙細作床,床寬120厘米、床間溝寬20厘米,溝深12厘米左右。
栽培地:按行距3米,株距2米挖穴,穴深60厘米左右,每穴施熟堆肥與土混合作底肥。
(二)種植方法
1、無性繁殖 分為壓條繁殖、扦插繁殖、分株繁殖。
壓條繁殖:春秋兩季均可進行。在老株周圍,將接近地面的枝條彎下,把中間一段壓入土中(枝梢部分露出土面),使其吸收水分和養分。待枝條生根后,即可切下移栽。此外,7、8月間也可選擇健壯的枝條進行空間壓條。
扦插繁殖:春季發芽前,選擇移栽后2-3年的健壯嫩枝條,剪取30厘米,上端保留2-3個葉芽,按行距33厘米,株距16厘米斜插于苗床內,蓋草澆水。待插條長出新根、新葉后,清除蓋草,加強田間管理,一年后可移栽定植。
分株繁殖:秋季霜降前后或春季驚蟄至清明之間,選擇生長健壯,高60厘米以上的根部分孽苗連同須根從母根部分切下,立即移栽。
2、有性繁殖 春季育苗:將頭年采收的成熟種子用濕砂貯藏。于第2年3-4月間將種子播于整理好的苗床內,按行距33厘米、株距18厘米播種,保持土壤濕潤,約1個月左右出苗。秋季育苗:霜降前后將成熟的果實摘下切開,取出種子,待種子外皮稍涼干后,于10月下旬至11月間按行距20厘米條播于整理好的苗床,覆土10厘米,保持土壤濕潤,一個月左右出苗。幼苗期加強管理,適時除草施肥。
3、移栽 一般春、秋兩季均可進行,以春季為佳。方法是選擇生長健壯,高約60厘米左右的木瓜苗,栽在整理好的栽培地中,每穴栽1株,覆土后將植株輕輕向上提動一下,使根舒展,再蓋土、踩實,澆水。
(三)田間管理
1、中耕除草 定植后一般4-5月間松土除草1次,7-8月間第2次除草。成齡樹在雜草易生長的季節及時除草。
2、施肥培土 移栽當年的植株宜多施氮肥,以促進枝葉的生長;移栽2年以上的植株要多施磷鉀肥,利于果實的生長。施肥宜結合松土除草和修剪、整枝進行。方法是在植株周圍60厘米處挖深約12厘米的溝,施肥于溝內,蓋土。冬季應培土保根,以防霜凍。
3、修剪整枝 成齡植株每年須進行1次修剪整枝。在冬季枝葉枯萎時或春季發芽前,剪去枯枝,病枝和衰老的粗枝以及過密的新枝,使樹冠保持內空外圓。修剪整枝后應及時施肥。
病蟲害防治:
1、病害 植株在幼葉期易發生病害,主要病害為葉枯病,發病后幼葉出現多角形黑色斑點。幼葉染此病后不久就脫落。一般在發病前用1∶1∶1500的波爾多液噴灑防治。
2、蟲害 花期、果期多發生蟲害。主要害蟲有蚜蟲,用1∶1∶500樂果乳劑噴灑;食心蟲、天牛,用7.5%魚藤精等農藥噴灑。同時要加強管理,勤檢查,一經發現,立即采取防治措施。
- 15供需情況
發展前景:
木瓜產銷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對豐富的資源開發利用不夠;對重點發展地道品種,注意不夠。因此,應合理布局,調整生產,重點發展老產區,壓縮一般產區。保護和擴大宣木瓜、淳木瓜等優質產品的生產收購,逐步提高優質木瓜的比重;積極開展木瓜新用途的研究,拓寬市場應用領域,以便充分發揮資源優勢。
60年代至80年代生產情況:
木瓜商品主要來源于栽培。新中國成立后,列為三類品種,由市場調節產銷。隨著我國醫藥衛生事業的發展,生產不斷擴大,購銷均有較大增長。屬于可以滿足需要的品種。
關鍵詞:- 木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