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產品分類
- 產品描述
-
- 商品名稱: 五倍子
- 商品編號: 320
- 1別名
倍子、木附子、百蟲侖、文蛤等。
- 2概述
五倍子是我國傳統中藥材,有悠久的歷史,也是著名的林化產品和重要的出口商品,在國際市場上享有盛譽。
本品為漆樹科植物鹽膚木(Rhus chinensis Mill.)、青麩楊(Rhus potaninii Maxim.)或紅麩楊[Rhus punjabensis Stew.var.sinica (Diels)Rehd.et Wils.]葉上的干燥蟲癭,主要由五倍子蚜[ Melaphis chinensis(Bell)Baker]寄生而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1990年版收載。商品按外形不同,分為"肚倍"和"角倍"。
我國應用五倍子始見于秦漢《山海經》,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唐·《本草拾遺》載有"治腸虛泄痢"的藥用功能。宋·《開寶本草》收于草部,謂:"療齒宜疳 ,肺臟風毒流溢皮膚作風濕瘡,瘙癢濃水,五痔下血不止,小兒面鼻疳瘡。"宋·《太平廣記》記有:"峽山至蜀有蟆子,色黑,亦能咬人,毒亦不甚,視其生處即麩鹽樹葉背上,春間生之,葉卷成巢,大如桃李,名為五倍子。"宋·《圖經本草》載:"五倍子……在處,今以蜀中者為勝,生膚木葉上,七月間結實無花,其木青黃色,其實青至熟而黃,大者如拳,內多蟲,九月采子暴干。";明·《本草綱目》載:"雖知生于膚木之上,而不知其乃蟲所造也。膚木,即鹽膚子木也,……此木生叢林處者,五、六月有小蟲如蟻,食其汁,老者遺種,結小球于葉間,正如 之作雀甕,蠟蟲之作蠟子也。初起甚小,漸漸長堅,其大如拳,或小如菱,形狀圓長不等,初時青綠,久而細黃,綴于枝葉,宛若結成,其殼堅脆,其中空虛,有細蟲如蠛蠓。山人霜降前采取,蒸殺貨之,否則蟲出必穿壞,而殼薄且腐矣。"所述的正是今角倍類五倍子。
- 3產地分布
五倍子致癭蚜蟲角倍蚜(五倍子蚜),分布于除河北、山東、山西、江蘇、西藏外諸省; 地方習用品:倍蛋蚜,分布于貴州、四川、云南、湖南、湖北、陜西;圓角倍蚜,分布于貴州、湖南、陜西;肚倍蚜,分布于陜西、湖北;蛋肚倍蚜,分布于陜西、湖北;棗鐵倍蚜,分布于貴州、四川、云南、湖南、湖北、陜西;蛋鐵倍蚜,分布于貴州、四川、云南、湖南、湖北、陜西。
我國五倍子的主要產地集中分布于秦嶺、大巴山、武當山、巫山、武陵山、峨眉山、大婁山、大涼山等山區和丘陵地帶。垂直分布為海拔250-1600米,以500-600米較為集中。角倍類五倍子主產于貴州遵義、道真、湄潭、習水、務川、石阡、印江、思南、鎮遠、施秉、室安、福泉;四川酉陽、涪陵、大竹、峨眉、武隆、南川、點江、綿竹;湖北利川、宣恩、恩施、來鳳、咸豐、鶴峰、建始、巴東、長陽;湖南桑植、大庸、龍山、永順、慈利、晃縣;云南鹽津、彝良、昭通;廣西龍勝、桂林、柳州。肚倍類五倍子主產于湖北竹山、房縣、竹溪、均縣;陜西西鄉、洋縣、城固、旬陽、白河、安康。
五倍子蚜的夏寄主植物鹽膚木分布于貴州、四川、云南、湖南、湖北、廣西、廣東、福建、江西、江蘇、浙江、安徽、山東、山西、河南、河北、陜西、甘肅、西藏;青麩楊分布于貴州、四川、云南、湖北、湖南、河南、河北、浙江、江西、福建、陜西、甘肅、西藏;紅麩楊分布于貴州、四川、云南、西藏、湖南、湖北、陜西。
五倍子蚜蟲的冬寄主苔蘚植物在我國分布很廣,南北方都有分布,尤以五倍子產區最為豐盛。
- 4形態特征
1、五倍子蚜秋季遷移蚜(有翅孤雌蚜):體長橢圓形,長2.1毫米,寬0.74毫米,灰黑色。體表光滑,頭頂有縱紋,頭背部有明顯橫網紋。觸角5節,第3節最長,喙短。足3對,有瓦狀紋。腹部略呈圓錐形,缺腹管。尾片饅狀光滑,尾板半圓形。翅2對,透明,前翅有斜脈4支,中脈不分叉,翅痣長大,呈鐮刀形,伸至翅頂端;后翅有斜脈2支。性蚜:雌蚜體橢圓形,淡褐色。初產體長0.5-0.56 毫米,寬0.26-0.27毫米。雄蚜體長橢圓形,較雌蚜狹,色淡綠色,初產體長0.39-0.45毫米,寬0.17-0.21毫米。雌、雄蚜的口器皆退化。干母:體長橢圓形,黑褐色,初產體長0.26-0.38毫米,寬0.13-0.19毫米。
2、夏寄主植物 鹽膚木為落葉小喬木或灌木,高2-10米。樹皮灰褐色,小枝密被銹色柔毛。羽狀復葉,互生。園錐狀花序,多分枝;雌花序較短,花綠白色;雄花,花萼裂片長卵形,花瓣倒卵狀長圓形。果序直立,核果扁球形,成熟時紅色。
青麩楊為落葉喬木,高5-8米。樹皮粗糙,灰褐色,小枝無毛。單數羽狀復葉,互生,小葉7-9片,園錐形花序頂生,花白色,果序下垂,核果近球形,成熟時紅色。
紅麩楊為落葉喬木或小喬木,樹皮灰褐色,小枝被微柔毛。奇數羽狀復葉,園錐狀花序頂生,密被細柔毛;花小,白色,花藥紫色;花萼5裂,花瓣5,果序下垂,核果近球形,成熟時暗紫紅色,密被柔毛,種子小。
3、冬寄主植物 側枝匐燈蘚叢生,體短小;莖直立,基部多假根,先端簇生葉。葉片呈橢圓狀舌形,具數條橫波紋,先端圓純。雌雄導株,孢子體多數叢出;孢蒴平展或下垂,卵狀長橢圓形;蒴蓋圓錐形。
濕地匐燈蘚 疏松叢生,鮮綠或黃綠色。營養枝匍匐或彎曲,下段被黃棕色假根;葉散生,卵狀菱形。生殖枝直立;葉多生于上段,葉狹長,長菱形或披針形。雌雄同株。蒴柄黃紅色。孢蒴下垂,卵狀圓筒形;蒴蓋圓錐形。
密葉尖喙蘚 體纖細,黃綠色或淺綠色。莖匍匐,疏生羽狀分枝,葉叢生。莖葉與枝葉同型,卵圓形或長卵圓形,雌雄異株。蒴柄細長,紅色。孢蒴傾立或平列,卵形或長卵形,略拱曲,蒴蓋基部拱圓錐形。
- 5生態環境
角倍類蚜蟲生活于海拔500-1600米的低中山及丘陵地區。年平均溫度16℃左右,年平均降水1200毫米左右,年平均相對濕度80%左右,年日照時數1200小時,無霜期200天以上。
肚倍類蚜蟲生活于海拔300-1500米的低山丘陵地區。年平均溫度15℃左右,平均降水量900毫米左右,平均相對濕度73%左右,年日照時數1750小時左右,無霜期240天以上。
夏寄主植物鹽膚木、紅麩楊生于海拔500-1600米的向陽或半陰半陽山坡,溝谷、溪邊、巖坎等山地疏林或灌叢。適生土壤為偏酸性壤土。常與針、闊葉喬木,灌木組成多種植物群落;青麩楊生于海拔300-1500米的山地疏林及灌叢。適生土壤為母巖為山地黃壤。植被為北亞熱帶向溫帶過渡的濕潤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
冬寄主蘚類植物生長于雨量充沛,常年空氣濕度大的溝谷地帶、林緣或灌木林下。著生基質為巖面薄土層、巖上腐殖質層、潤濕巖石、落葉枯枝、樹基、樹樁、土坡或草地。
- 6生物學特性
1、五倍子蚜蟲在1年中,五倍子蚜蟲要經歷春季遷移蚜、性蚜、干母、干雌、秋(夏)季遷移蚜、越冬(過夏越冬)若蚜6個階段。其中干雌有3個世代。性蚜為五倍子蚜蟲生活史唯一進行有性繁殖的世代。其生長發育過程為:上年寄生于冬寄主植物上的越冬若蚜于春季羽化為春季遷移蚜,飛遷至夏寄主植物上,胎生雌雄性蚜。性蚜發育成無翅成蟲,交配后雄蚜死亡,雌蚜產下干母。干母在夏寄主嫩葉上刺傷葉面組織吸食營癭,葉面組織受刺激而增生,將干母包裹,此即為"雛倍",干母在其中進行無性生殖,產下第1代無翅干雌。第1代干雌發育成熟后又產下第2代無翅干雌,發育成熟的第2代干雌產下有翅型第3代干雌。倍子也隨干雌增殖而膨大。秋季(或夏季)第3代干翅羽化為秋季遷移蚜,倍子爆裂后,由夏寄主飛遷到冬寄主上胎生越冬若蚜。越冬若蚜在冬寄上吸食,并泌臘將自已包裹,以防寒過冬。翌年初春,發育成有翅春季遷移蚜,又飛移到夏寄主上;進行下1周期的生活。在五倍子蚜蟲的各個世代中,從干母開始營癭至倍子自然爆裂前,即是五倍子成長階段。
越冬若蚜:新生時喜溫暖濕潤,怕陽光直射及干旱,受水浸即死亡。泌臘后耐寒抗水能力增強,冬季不休眠。春季如遇低溫則難以羽化。
春季遷移蚜為有翅孤雌蚜,需遷飛至第1寄主上方能營孤雌胎生繁殖。喜溫暖晴朗天氣及強光照射,具趨光性,怕風吹,飛遷在中午12時至下午2時間為盛。飛遷后每個可產性蚜1至5只。
性蚜:為有性繁殖世代,無翅型營有性卵胎生繁殖,口器退化,不吸食。對光照、濕度不敏感,發育速度受溫度影響大,6℃以下不能生繁。每個雌性蚜可產干母一個。
干母:無翅孤雌蚜,營孤雌胎生。怕水浸及易受瓢蟲,螨類等天敵危害。每個干母可胎生10-20個第1代干雌,結1個五倍子。
干雌:為癭內繁殖世代,營孤雌胎生。共3代,第1、第2代為無翅型,第3代為有翅型,羽化后為秋季遷移蚜。
秋季遷移蚜:有翅孤雌蚜,營孤雌胎生。需飛遷到第2寄主上方能產下越冬幼蚜。喜溫暖,具趨光性,怕風吹。中午12時至下午2時為飛遷盛期。低溫條件(6℃以下)可延長其壽命,但會使產幼蚜數下降。正常時一個秋遷蚜可產幼蚜20余個。
2、第一寄主植物 鹽膚木、紅麩楊、青麩楊,都為陽性木本植物。喜光照,適應性強,耐干旱瘠薄。種子的種皮厚實、含臘質。
3、第二寄主植物 為苔蘚類植物,適應性差,對環境要求嚴格,喜溫暖、涼爽、濕潤、怕陽光直射。
- 7生長習性
新生時喜溫暖濕潤,怕陽光直射及干旱,受水浸即死亡。春季遷移蚜為有翅孤雌蚜,需遷飛至第1寄主上方能營孤雌胎生繁殖。喜溫暖晴朗天氣及強光照射,具趨光性,怕風吹。
- 8生長周期
- 9采收加工
1、采收角倍于9-10月采收,肚倍于6-7月采收,當倍子由青綠色轉變為黃白色時摘取葉上倍子待加工。
2、加工趁鮮放入沸水中煮2-5分鐘或放入甑內蒸10-20分鐘,殺死其內的蚜蟲,取出曬干或微火烘干。
3、留種采摘時應注意留下部分個大、充實、無病蟲害的倍子作為翌年的蟲種。
五倍子應注意適時采收,角倍在9-10月采摘,肚倍6-7月采收。當寄生在鹽膚木上的五倍子蚜蟲形成的蟲癭由青轉為黃褐色時即應采摘,采摘后用沸水煮或蒸3-5分鐘至外表成灰色,殺死內部之蟲,曬干即成。
- 10儲藏養護
五倍子一般用麻袋包裝,或用內襯席子的樹條筐盛裝,每件40公斤左右。貯藏于干燥、通風處。
本品吸潮易霉變。為害的倉蟲有小圓皮蠹、花斑皮蠹、黑擬谷盜、赤擬谷盜、藥材甲等。
儲藏入庫前應嚴格檢查,避免易潮的偽品混入,引起霉變及蟲蛀;搬運操作應防止破垛,堆碼防止重壓,減少包裝損失,保護商品兔受霉菌污染及倉蟲侵噬;經常檢查,發現蟲害,可使用磷化鋁或溴甲烷熏蒸。發現霉跡,應及時翻曬、挑揀。
- 11形狀規格
角倍呈菱形或卵圓形,具不規則角狀分枝,長3-8厘米,直徑2-5厘米。表面黃色或淡黃棕色,灰白色軟滑短絨毛較明顯。質硬而脆,破碎后中空,壁較薄,約0.1-0.2厘米,角質,內有多數黑褐色蚜蟲尸體及灰色粉狀排泄物。內壁淺棕色,平滑。剖面角質。微有特異臭氣,味澀。
肚倍呈長圓形或紡錘形囊狀,長2.5-9厘米,直徑1.5-4厘米。表面灰褐色或灰棕色,微有柔毛。質硬而脆,易破碎,斷面角質樣,有光澤,壁厚0.2-0.3厘米,內壁平滑,有黑褐色死蚜蟲及灰色粉狀排泄物。氣物異,味澀。
規格標準:五倍子商品質量要求無潮濕、霉變、質硬,用手可壓成碎塊,斷面淡黃色,具光澤。其規格標準:
角倍:一級每500克68-86個,夾雜物小于0.6%;二級每500克87-120個,夾雜物小于1.0%。
肚倍:一級每500克54-68個,夾雜物小于0.6%;二級每500克69-90個,夾雜物小于1.0%。
- 12性味功能
五倍子味酸、澀,性寒。歸肺、大腸、腎經。有斂肺降火,澀腸止瀉,斂汗止血,收濕斂瘡等功能。用于肺虛久咳,肺熱痰嗽,久瀉久痢,盜汗,消渴,便血痔血;外傷出血,癰腫瘡毒,皮膚濕爛。
主要成分:
五倍子鞣酸,另含沒食子酸、脂肪、樹脂、淀粉、蠟質等。
主要藥理作用:關鍵詞:- 五倍子